現(xiàn)如今,越來越多的手機APP應用把手機變成上網、游戲、照相等多智能網絡運營平臺。但由于智能手機中的APP良莠不齊,惡意軟件“消費”用戶話費、APP竊取用戶隱私等軟件安全隱患越來越引起關注。 1 大學生:APP“潮”群體 據了解,現(xiàn)在近80%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用戶為18到30歲,而大學生更是追趕時代科技“潮”消費的主力軍。APP帶“毒”軟件,在大學生里情況如何? 西北大學的師同學認為:“我一般下載APP都在豌豆莢安卓市場,在這里可以檢測病毒,很安全,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過吸費現(xiàn)象,對于一些APP明知下載之后會泄露個人隱私,但又不得不用,只能選擇無奈地接受。最討厭的就是有些帶病毒的APP會捆綁一些軟件,刪也刪不掉,很麻煩?!?/font> 顯然,對于很熟悉APP的大學生來說,他們也不能將其玩得得心應手,那些背后植入木馬病毒的黑客,要比他們技高一籌?!翱梢杂?60手機衛(wèi)士,效果不錯,用了之后我的手機再沒有發(fā)生過類似的問題”,另一位張同學說。 之前,張同學的手機話費花得特別快,到了移動營業(yè)廳,話費單查詢之后也沒有什么結果,最后也就無果而終了。咨詢過其他同學后,用了360手機衛(wèi)士以及在以后下載APP時注意下載平臺的安全性,這種惡意扣費現(xiàn)象就再也沒有發(fā)生過。 2“痛并快樂”的李女士 四十多歲的媒體人李女士談起她使用智能手機的感觸用“痛并快樂著”來形容再準確不過。智能手機帶來方便,同時也帶來不少的煩惱。李女士在下載了一款手機APP,但隨后本月話費比平時高出很多,最后讓專業(yè)人士檢修后才知是盲目下載APP,導致個人隱私泄露,惡意扣費。這次的教訓讓李女士懂得了APP泄密、吸費的知識。 喜歡用手機記錄生活的張先生,手機里儲蓄了大量充滿生活中點滴的照片,但因為有一次不小心下載帶毒的APP,導致了手機死機,SD卡損壞,那些美好頃刻蕩然無存。談起帶“毒”軟件,張先生怨聲載道并希望通過媒體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謹防病毒APP軟件,并期望有關部門管理和規(guī)范這些危害消費者利益的虛擬市場的開發(fā)商。 就上述消費者遇到的問題,業(yè)內人士提醒,對于植入木馬程序、難以察覺的APP,解決辦法首先是使用手機最高管理權限來清理有問題的軟件;其次可以到運營商處查詢消費記錄,搞清楚到底是哪一個APP有問題。如果在下載一款游戲時莫名其妙地需要使用短信權限時,這就是一個危險信號。 3 手機經銷商:購機裝軟件 安全無保障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“問題”APP的源頭,記者在西安賽格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經銷商一般不主動給顧客裝軟件,如果在店里購機,他們會熱情地附送顧客些軟件以示誠意?!耙话悴粫霈F(xiàn)這種‘問題’APP,如果軟件有問題,那只能找開發(fā)商。”一國產品牌手機代理商告訴記者。如果安裝了有病毒和木馬的軟件,經銷商也最多在保修期內維修或提供生產商的聯(lián)系方式,但這些帶“毒”軟件,他們并不負責保證沒有安全問題。 業(yè)內人士表示,一般人手機中APP大致分為四類,學習、生活、咨詢和娛樂。手機APP的隱患有些時候并不是APP自身造成的,而是其中內嵌的廣告導致的。這些不安全的APP單純看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分辨不出來它到底是好還是壞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的一些行為,但最后卻給消費者帶來很多安全隱患。目前國家還沒有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現(xiàn)有涉及個人信息的法律條文散落于眾多法律、法規(guī)和部門規(guī)章中。 點評 有些人認為,手機被木馬軟件攻擊,刪除軟件就行,其實不然。一些帶“毒”軟件已經復制到手機和SD卡里,最終造成手機用戶出現(xiàn)安全隱患問題。截至目前,我國手機網民規(guī)模達5億,手機網民規(guī)模的持續(xù)增長促進了手機端各類應用的發(fā)展,而利用手機APP植入的木馬程序吸費,泄露用戶的個人隱私,用戶表示“刪都刪不掉”,這種“商業(yè)行為”,讓許多消費者頭疼不已。因此,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必須加快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,從頂層對個人信息保護有關內容作出規(guī)定,從源頭上規(guī)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,嚴厲打擊利用個人信息犯罪活動。
|